马尔萨斯名言 1、马尔萨斯的评价 (1)、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2)、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
马尔萨斯名言
1、马尔萨斯的评价
(1)、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2)、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3)、契约往往会以一定的文化认同为前提。坐在“五月花号”上来到北美的那些人,具有相同的族群、宗教和文化背景,这种同质性是契约能够成立的重要前提。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也强调了这一点:“美国人这个名称来自你们的国民身份,它是属于你们的;这个名号,一定会经常提高你们爱国的光荣感,远胜任何地方性的名称。在你们之间,除了极细微的差别外,有相同的宗教、礼仪、习俗与政治原则。”
(4)、在一个市场上即期买进某种商品或资产,而在另一市场卖出该商品或资产,以期在价差中赚取利润的经济行为。套利是消除价差的重要力量,它可使市场功能更有效地发挥。
(5)、这些著作改变了文明进程,推动着人类前行的脚步,时至今日,一直到未来,我们仍将深受其益。
(6)、图:1978年-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来源:国家统计局
(7)、该书出版后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加缪指责她“败坏法国男人的名誉”,梵蒂冈把它列入禁书目录。
(8)、不久前,联合国机构发布《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有近9亿人挨饿,比2018年增加了1000万人,5年内增加了近6000万人。到2020年底,约有8300万至32亿人因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而挨饿。
(9)、再看农药。以草甘膦为例,草甘膦又称除草剂,可以快速高效地控制杂草,大大节省了人力。美国孟山都开发了抗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大豆、玉米和棉花。在这类转基因品种上使用除草剂,效率高且不伤害作物。目前,这三大作物分别占据了美国栽培面积的90%、67%和67%。美国孟山都、杜邦和先正达还是农药生产巨头占据了全球一半的农药销售。
(10)、提到债务问题,这里需要提到一个人——费雪,费雪是与凯恩斯同时代的人物,据说他们曾经在一起畅谈过。1932年,费雪出版了一本著作——《繁荣与萧条》,当时正处于大萧条时期,其理论也正是解释大萧条的成因。在解决危机时,如果说凯恩斯理论注重财政方面的调节,则费雪的理论侧重于货币调节。其提出的货币措施也似乎正是当前各国使用的政策,如:贴现率调节、准备金调节、公开市场操作等,是不是很熟悉这些政策,实际上当今各国把这种货币政策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11)、描绘爱尔兰大饥荒时期的画作,大饥荒期间爱尔兰一座小屋内景。几乎每个爱尔兰村庄都未从这场大饥荒中缓过来
(12)、公开数据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整体呈上升态势:
(13)、▲ 2014年俄罗斯影片《利维坦》海报。该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巴伦支海附近的小村中,但也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个人利益与政权利益发生冲突并且能够提前明确谁会赢得战斗的国家
(14)、今年受疫情和洪水冲击,中国夏粮产量依然达到2856亿斤,增产2亿斤,相较去年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
(15)、所幸的是,2003年后粮食持续稳定增产,2007年重回5亿吨,2013年突破6亿吨,2019年达到63亿吨,再创新高。这一轮粮食的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化下的粮食结构优化。
(16)、这是中国养活14亿人口的基本盘。这基本盘表面上是粮食高自给率的结果,但其实是建立在全球化粮食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的(如今全球各国皆如此,以下分析)。反过来说,如果逆全球化持续,中美硬脱钩,中国的粮食基本盘或生变。
(17)、▲ 2008年,有人在华尔街装扮成熊,嘲讽道·琼斯指数暴跌
(18)、在特别重大的议题上,举办全民公投、简单多数胜出的方案看起来合理、符合民主精神,然而,政治的内涵并不只是民主,还有有效的国家能力,如果被滥用的民主损害了国家的稳定存在和政府的组织效能,民主终将不能保卫民主。霍布斯写作《利维坦》、华盛顿推动建立新国家时,首先考虑的并不是民主,而是政府能不能组织起来、国家能不能有力应对危机。如果民主冲击了国家存在的底线,那这样的民主已不应在合理的政治议题之内。民众在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约翰·穆勒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思考代议制民主问题时,曾经提出为防止民众因智识限制而不当使用决策权,应当修订“一人一票”的思路,让贤能者可以拥有复数投票权。
(19)、进入90年代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但到1996年突破5亿吨时,中国粮食产能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瓶颈。之后几年粮食总产量持续下跌,2000年减产10%,2003年跌至3亿吨,低于1990年的水平。
(20)、先从中国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徐复观的几篇文章说起。
2、马尔萨斯著作
(1)、公民美德与国家责任相匹配。这个政治契约是双向的承诺,不只要求国家为民众做些什么,也要求公民为国家做些什么。国家对公民的责任,主要是提供安全保护;公民对国家的义务,是要以自己的合适行动,维护国家的稳定存在和政治的有效运行。
(2)、这里需要区分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上,农业是天然的“计划经济”,受限于气候、土壤及季节周期。农业的土地、农民无法在全球化市场中流转,也影响了农业效率。工业多数不受气候和季节周期限制,资本和高级人才可跨国流通,工业效率较高。农民倾向于从农业流转到经济效率更高的工业领域赚取更多收入。
(3)、最后我想说,每次景观笔记我都试图将背景故事融进案例之中,因为我觉得只有理解了时代背景,理解了社会的本质,才能做出有灵魂的景观空间,好了这期我们就先聊到这里。
(4)、1978年粮食总产量为04亿吨,到1990年达46亿吨,增长率高达7%。这一时期的粮食增产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二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引入,如种子、化肥、农耕机械等。
(5)、哈耶克就是这样的先知,他在《科学的反革命》中预言:“人类天然具有崇尚理性和乌托邦的冲动,随着未来科技的高速进步,一代又一代的人,会将‘致命的自负’运用于人类经济社会本身的组织设计中去,人类可能将永远无法摆脱乌托邦对个人自由的诅咒!”
(6)、考虑到技术进步,生活资料的增长并不是算术增长的。
(7)、政治过度、契约被侵蚀,常见的约束条件还有经济、人口和文化因素。近些年来欧洲和美国的乱象显著增多,是与全球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状况直接关联的,经济上的限制开始出现。人口和文化的限制,在今天的世界同样扎眼。欧洲和美国如今共同面临的情况是:大量外来移民所带来的人口结构改变,使人口的种族和文化构成发生巨大改变,颠覆了政治共同体赖以形成的往日基础。英国公投脱欧的一大原因,就是对欧盟的难民政策十分不满,担心英国也像欧洲大陆一样充满外来难民,如此可能导致英国“国将不国”,这使得新晋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二〇一六年十月五日的保守d大会上,竟然公开宣称英国不欢迎“世界公民”。
(8)、一种在经济和政治事务中强调个人自由重要的哲学;有时也称作"自由主义"(liberalism)。自由放任主义者(包括早期的亚当•斯密,今天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詹姆士•布坎南)认为,人民应该能够实现他们的利益和意愿,而政府活动应限于保证合同履行、提供警察和国防服务的范围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个人提供自由。
(9)、 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
(10)、1845年的这场灾害毁掉了40%的马铃薯田,可是没有人知道马铃薯枯萎的原因在于真菌——因此在开始新一季的种植前也没有将土地消毒,这注定了灾害的开始。
(11)、农产品及技术进口受限制,降低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性。
(12)、荷兰有一个城市为解决垃圾问题而购置了垃圾桶,但由于人们不愿意使用垃圾桶,乱扔垃圾现象仍十分严重。该市卫生机关为此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第一个方法是:把对乱扔垃圾的人的罚金从25元提高到50元。实施后,收效甚微。第二个方法是:增加街道巡逻人员的人数,成效亦不显著。后来,有人在垃圾桶上出主意:设计了一个电动垃圾桶,桶上装有一个感应器,每当垃圾丢进桶内,感应器就有反应而启动录音机,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其内容还每两周换一次。这个设计大受欢迎,结果所有的人不论距离远近,都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城市因而变得清洁起来。
(13)、粮食进口大国开始屯粮,同时通过补贴等方式加大本土粮食耕种面积,政策上应对可能爆发的粮食危机。
(14)、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经济全球化、中美硬脱钩、农业技术与中国粮食安全的关系。
(15)、 帕累托标准 Paretocriterion
(16)、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阿根廷和欧美是全球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其中,美国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出口总量超过1亿吨,约占全球总出口量的四分之品种以大豆和玉米为主。中国是第一大粮食进口国,进口品种以大豆为主,进口量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
(17)、《古兰经》的出现,以它为核心的许多学科——圣训学、语言学、法学、历史学、经验哲学等等相继诞生。这些学科的诞生为伊斯兰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8)、这对于长期受英格兰压迫的爱尔兰农民来说无疑是福音。同样由于马铃薯高产的收成,使得爱尔兰人口爆炸性增长——1760年爱尔兰人口150万,而在1841年已经攀升至810万。
(19)、有限的权利保障能力与无限扩张的权利需求之间的对立,是“匮乏”无法化解、政治承载过度、契约伦理扭曲变形的基本成因。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各国政府,已在政治家的野心和民众的欲望共同推动下,加大步伐由有限责任政府日益向无限责任政府演变。一个负有无限责任的政府和国家,可能存在或长存吗?!
(20)、比如,美国黄沙大豆是1990审定的高产品种,在美国亩产高达千斤以上。次年,引入中国,亩产也接近千斤。不过,中国的种植成本比美国高不少。这是为什么?
3、马尔萨斯的名言
(1)、浙大谷保静团队调研全国范围内逾2万农户发现,在“打工”与“种地”之间,存在一种预期收入的竞争关系。研究量化分析认为,18亩是一个临界点。耕作面积超过18亩后,农民才觉得专心农业劳动比进城打工更为赚钱但是,中国的户均面积远低于这个规模。
(2)、二〇一六年的六月二十四日,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竟然是多数英国人决定出走欧盟,脱欧派战胜留欧派的结果,让英国人自己、欧洲大陆都难以接受。这是英国人一时心血来潮,还是久有成因?背后又在反映什么样的事实?将预告什么样的前景?
(3)、如果经济资源是自由流动的,工业的经济效率对农业和服务业产生溢出效应。大量农民在工厂中赚取更多的收入,然后购买更多的粮食、食品,从而带动农业增收。于是,一些农业技术工人、资本也会进入农业,提升育种技术,扩大种植规模,使用农业机械。如此,农业的效率限制逐步会被农业技术进步解放。
(4)、爱尔兰移民为美国的工业革命及时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在伊利运河、自由女神像、横穿北美铁路等大型工程的工地上,在芝加哥的工厂、宾夕法尼亚的煤矿和纽约的货运码头上,都能见到大量爱尔兰农民工的身影。移民促进了美国社会向多元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熔炉”。
(5)、可是西晋正是司马炎死后传给他白痴儿子司马衷,司马衷不能稳定局势,八王之乱爆发,最后刘渊兴兵,五胡乱华,倒也可以说是只传了一代。
(6)、2016年发生在欧洲和北美的一些事态,格外显眼。英国公投脱欧、美国大选、欧洲经受移民潮……让人们发现,过去的政治经验和理论,放到今天已经失效了。有感于此,程亚文回到政治哲学的层面,从西方“现代性”的发生处进行反思,进而提出:把“匮乏”作为政治哲学的思考起点,才能理解当下现实政治的种种困境和乱象。而其关键,又在于“匮乏”状态下的政治过度。
(7)、同样,英国政府的不作为、援救不力也使得爱尔兰人愤怒。在1845年,英国政府就收到了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枯萎的消息却没有作为。
(8)、虽然全球各国粮食的平均自给率超过八成,但这是全球化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
(9)、基于现实生活的发展,波伏瓦满怀信心地看到女人未来的解放,虽然她并没有提出多少切实可行的方案,但这并没降低《第二性》的理论价值。
(10)、“墨菲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Iftherearetwoormorewaystodosomething,andoneofthosewayscanresultinacatastrophe,thensomeonewilldoit.(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择,而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11)、《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也是精神分析的奠基作,同时被看作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作,曾被西方许多学者看作是一本震撼世界的书。
(12)、其中一句是:“反思,以避免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意思是,这个小小的公园的目的,并不是纪念一百多年前的一个饥荒事件,而是反思灾难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避免类似灾难。其中,最发人深省的,是这样一句:“没有比吃饭,不饥饿更重要的人权了”的话语。
(13)、直到2001年才在位于曼哈顿下城的哈德逊河畔,泪滴公园的旁边建设了大饥荒纪念公园,这个公园面积非常小,大约不到一千平米
(14)、凯恩斯在其《通论》中也提到过,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而现实中的各国(各国都一样)官员追求的确实经济增长。当经济发展稍微缓慢时,便开展逆周期调节(降息、降准等刺激经济),最终导致债务积累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很难使债务出清。
(15)、一是企业要长期发展,必须注重环保和节省能源,成为低损耗企业,以节省资源。
(16)、《君主论》是马基亚维利的代表作,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17)、曼哈顿现代的空间肌理并不能和田园风光很好的兼容,选择用抬高的方式架起景观,下方用相对现代的纪念景墙作为柱子支撑非常聪明。
(18)、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19)、当然北爱问题没有我说得这么简单,其实宗教问题更为严重,英国是个新教国家,而爱尔兰绝大部分还是信仰天主教,关于宗教是怎么影响今天的景观格局的,我们回头再聊。总之就是为了争夺正统的战争。
(20)、仔细考察,其实西晋还真不一定就只能传一代,要是当初司马炎听从劝告,把以前的恩怨放下,让他的弟弟司马攸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司马衷继位,西晋虽说不一定就能长治久安,但也不至于只传一代。正是司马衷智商堪忧无力行政,才让他身边的野心家贾南风和司马家各路王爷起了专权篡权之心,导致天下大乱。司马衷的无力作为确实应该为最后的天下大乱承担相当大的责任。如果继位的是智商正常的司马攸,这种悲剧恐怕可以避免。
4、马尔萨斯是什么代表人物
(1)、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根据美国反托拉斯法,卡特尔属于非法。
(2)、德意志的腓特烈二世甚至下达法令强迫农民种植这种作物,不然就“削去农民的鼻子”。马铃薯,在欧洲开始普及推广开来。从而在避免马尔萨斯陷阱的同时实现了人口的同步增长。
(3)、爱尔兰在十七世纪中叶就在全岛普及了马铃薯。在爱尔兰,每亩土地可以产出六吨左右的马铃薯,而燕麦等谷物则不到一吨。马铃薯比起其他农作物更易生长,收成明显也高多了,即使其他农作物歉收,马铃薯仍有收成。
(4)、 古典经济学 Classicaleconomics
(5)、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户均耕地面积小,规模经济不足;二是国产化肥、农药技术偏低。
(6)、《杀掉那个爱尔兰人》海报。由于爱尔兰裔移民后代的壮大,爱尔兰文化亦在美国植根发扬
(7)、马尔萨斯主义战争论,用马尔萨斯主义来解释战争根源和本质的理论。以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为基础,认为战争的深刻根源在于人口的迅速膨胀。战争既是“人口过剩”的结果,又是调节人口和控制人口增长,避免种种社会危机的“调节器”。
(8)、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被引入西班牙。
(9)、整个项目用一个大饥荒时期的爱尔兰田园景观作为场景的再现让人们亲身想象爱尔兰饥民饥肠辘辘时面对风景时的思考。
(10)、为了让你不错过任何景观好文,让小蚂哥带着你一点一点看懂景观请持续关注蚂蚁景观
(11)、马尔萨斯的名著第一版本最初发表时没有署名,但是由于拥有广泛的读者,使他一鸣惊人。这部名著的较长版本发表于五年后的1803年。这部书经过反复修订和增补,1826年出版问世。
(12)、西方的“衰败”迹象、不见尽头的危机,也在颠覆人们以往的一种惯常认识,那就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制度体系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能够有效化解各种问题和挑战。过去的老经验为什么如今却不管用了?恐怕还是应该回到政治哲学层面,要从西方“现代性”的发生处进行反思。